哈佛圖書館中國研究數位資源:
http://hcl.harvard.edu/research/guides/chinese/
裡面有不少不需要帳號的有用資源,左欄的分類中有全文資料庫(full-text)、期刊及期刊索引資料庫、報刊、辭典,甚至還有地圖,資料豐富。
舉幾個例子:
中國歷史地理信息系統
連環畫
哈佛燕京圖書館民國時期文獻
以上幾個資料庫,都是開放大眾使用,免費提供圖像資訊的資料庫,真的是研究者的一大福音。
2010年12月1日 星期三
國際圖書館東亞文獻暨華文報刊數字化研討會
雖然是個遲來的報導,但是這個國際研討會相當值得關注,簡介如下:
國際圖書館東亞文獻合作暨華文報刊數字化研討會將於2010年10月25日-10月27日在中國湖南長沙召開。本會議由長沙市人民政府、中國國際圖書貿易總公司、中國研究圖書館員學會(北美)、歐洲漢學圖書館員協會共同主辦,由青蘋果數據中心、斯坦福大學東亞圖書館、德國柏林國家圖書館東亞部、韓國NHN株式會社共同承辦。
本研討會擬以東亞文化歷史報刊文獻數字化發展規劃及《申報》研究作為主題,深入討論以下三個議題:
Ø 華文歷史報刊文獻數字化發展計畫
1) 自鴉片戰爭以來華文歷史報刊的館藏資源概況;
2) 將部分華文歷史報刊收集、整理並數位元化的合作方式;
3) 華文報刊數字化首選的報刊種類;
4) 對已數字化的華文歷史報刊如何進行資源分享。
Ø 多文種報刊期刊數字化技術報告會
Ø 《申報》研究的學術論文報告會
Ø 多文種報刊期刊數字化技術報告會
Ø 《申報》研究的學術論文報告會
1) 探討《申報》的學術及社會價值;
2) 參觀和展示《申報》 (1872—1949)電子版。
2010年11月30日 星期二
賀金觀濤和劉青峰老師《觀念史研究:中國現代重要政治術語的形成》一書榮登深圳年度10大好書!

作為第11屆深圳讀書月的重點主題活動,2010 「年度十大好書」評選8大獎項28日全部揭曉。活動主辦之「深圳讀書月組委會辦公室」和「深圳報業集團」聯合召開新聞記者會,由32位來自全國知名讀書媒體的主編和讀書界專家學者擔任本次評選的評委,經數輪投票選出的2010 「年度十大好書」。評委會選出的2010「年度十大好書」如下:
1.《沉浮與枯榮:八十自述》(江平口述,陳夏紅整理,法律出版社2010年9月版)
2.《巨流河》(齊邦媛著,三聯書店2010年10月版)
3.《重新發現社會》(熊培雲著,新星出版社2010年1月版)
4.《國家記憶:美國國家檔案館收藏中緬印戰場影像》(章東磐主編,山西人民出版社2010年10月版)
5.《少年張沖六章》(楊爭光著,作家出版社2010年4月版)
6.《1Q84》(【日】村上春樹著、施小煒譯,南海出版社2010年5月版)
7.《蘇聯的心靈》(【英】以賽亞•伯林著,【英】哈代編,潘水強、劉北成譯,譯林出版社2010年7月版)
8.《朝聞道集》(周有光著,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10年3月版)
9.《觀念史研究:中國現代重要政治術語的形成》(金觀濤、劉青峰著,法律出版社2009年12月版)
10.《紅輪》(第一卷1、2、3部)(【俄】亞歷山大•索爾仁尼琴著,何茂正、胡真真等譯,江蘇文藝出版社2010年6月版)。
從上述十大好書之內容屬性來看,多數是與歷史記憶相關之議題。其中大部份為小說性質,與讀者對於小說接受度較高有關。特別的是,十本好書中,有金觀濤與劉青峰老師合著之《觀念史研究:中國現代重要政治術語的形成》一書,本書能以學術屬性之著作獲得評委青睞,極富意義。從這十本好書的架構中可以描繪出一個讀者的閱讀地圖,讀者在閱讀所謂的歷史記憶小說之際,可以參照兩位老師的著作,觀看歷史文學想像與歷史研究之間,彼此是如何交織這百年來的歷史發展,讀者從這十本好書中,既可閱讀到歷史的文學性,亦可閱讀到歷史的多元性,藉由這些好書之閱讀,讀者當可窺見歷史洪流中的再現靈光。(文字撰寫W.Y,報導部分摘取自「新華網」)
相關報導請參見下列網址:
新華網:http://news.xinhuanet.com/book/2010-11/30/c_12830502.htm
新浪讀書:http://book.sina.com.cn/news/c/2010-11-28/1940280535.shtml
2010年11月23日 星期二
2010數位典藏與數位人文國際研討會
台大數位典藏中心2010數位典藏與數位人文國際研討會
講者簡介:
http://www.dadh.digital.ntu.edu.tw/Keynote.php?LangType=tw&His=Y10k2
講者簡介:
http://www.dadh.digital.ntu.edu.tw/Keynote.php?LangType=tw&His=Y10k2
林滿紅 國史館館長 林滿紅館長為哈佛大學歷史與東亞語文研究所博士,現任國史館館長、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和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系所教授。林館長的主要研究領域為臺灣史、清史、東亞經濟史、及政治經濟思想史,重要著作包括有《獵巫、叫魂與認同危機:臺灣定位新論》(2008)、China Upside Down: Currency, Society, and Ideologies, 1808-1856 (2006)、《晚近史學與兩岸思維》(2002)、《茶、糖、樟腦業與臺灣之社會經濟變遷,1860-1895》(1997)等專書。 | |
陳劉欽智教授 全球連結與合作董事長 清華大學榮譽講座教授 美國波士頓西蒙斯學院榮譽教授 陳劉欽智教授為美國波士頓西蒙斯學院圖書館與資訊科學研究所榮譽教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心遺產記憶合作計畫首席負責人,曾獲頒LITA/OCLC Kilgour Award、美國United Culture Convention國際和平獎、美國圖書館協會Beta Phi Mu榮譽獎等獎項,並曾擔任柯林頓總統及布希總統的資訊科技顧問委員會之委員。陳教授的主要研究領域為全球數位圖書館及數位多媒體技術應用,包括全球數位圖書館、多媒體科技、數位影像製作、互動影音技術、全球資訊設施、資訊資源管理等議題,並參與推動中美百萬圖書計畫及臺灣的數位博物館計畫;目前在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的支持下,參與由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及國際數位圖書館計畫共同支持的全球記憶網(Global Memory Net)計畫、和與聯合國世界遺產中心合作的世界遺產記憶網(World Heritage Memory Net)計畫。 | |
金觀濤教授 國立政治大學中文系講座教授 金觀濤教授畢業於中國北京大學,先後在鄭州大學、中國科學院工作,以主持「走向未來」叢書和雜誌等工作而活躍於80年代思想學術界,並曾擔任電視紀錄片《河觴》的總顧問。1989年六四事件後,金教授曾任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講座教授、和當代中國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現為臺灣國立政治大學中文系講座教授。近年來,金教授致力於中國思想觀念由傳統向現代之轉化的研究工作,主持建置「中國近現代思想史專業數據庫(1830 -1930)」;主要著作有:《興盛與危機——論中國封建社會的超穩定結構》(1984)、《開放中的變遷——再論中國社會超穩定結構》(1993)、《中國現代思想的起源——超穩定結構與中國政治文化的變遷》(2000)、《觀念史研究:中國現代重要政治術語的形成》(2008)、From Youthful Manuscripts to River Elegy-The Chinese Popular Cultural Movement and Political Transformation 1979-1989 (1997)等。 | |
劉青峰教授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名譽研究員 劉青峰教授自中國北京大學畢業後,先後在鄭州大學、中國科學院工作,並因主持「走向未來」叢書和雜誌等工作而活躍於80年代思想學術界;1989年六四事件後,劉教授於香港中文大學擔任中國文化研究所研究員,並主持當代中國文化研究中心出版工作,也是《二十一世紀》雙月刊主編;2007年從香港中文大學退休,現任香港中文大學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名譽研究員。近年來,劉教授與金觀濤教授共同致力於中國思想觀念由傳統向現代之轉化的研究工作,主持建置「中國近現代思想史專業數據庫(1830 -1930)」;兩人合作著作主要有:《興盛與危機——論中國封建社會的超穩定結構》(1984)、《開放中的變遷——再論中國社會超穩定結構》(1993)、《中國現代思想的起源——超穩定結構與中國政治文化的變遷》(2000)、《觀念史研究:中國現代重要政治術語的形成》(2008)、From Youthful Manuscripts to River Elegy-The Chinese Popular Cultural Movement and Political Transformation 1979-1989 (1997)等。 |
2010年11月11日 星期四
台大舉辦的數位典藏與數位人文國際研討會議公布議程!
數位典藏與數位人文國際研討會議議程
第一天: 11月29日(一):霖澤館 | |||
08:40-09:00 | 報 到 | 國際會議廳 | |
09:00-09:20 | 開幕式 | 國際會議廳 | |
09:20-10:20 | 主題演講(一): 《數位化:當代史學與社會結合的一大契機》 林滿紅館長, 國史館 | 國際會議廳 | |
10:20-10:40 | 茶 敘 | ||
10:40-12:00 | 成果發表(一): 臺灣大學數位典藏與自動推論實驗室成果發表 《當資訊科技碰到史料──臺灣歷史數位圖書館中的未解問題(open problems)》 涂豐恩/臺灣大學 《台灣契約文書交易關係的自動重建》 陳品諺/臺灣大學 《GIS與台灣契約文書的空間分析》 歐仲翔/臺灣大學 | 國際會議廳 | |
12:00-13:00 | 午 餐 時 間 | 國際會議廳 | |
13:00-14:00 | 海報發表 & 系統展示 | 國際會議廳 | |
14:00-14:50 | 主題演講(二): 《數位人文研究的理論基礎》 金觀濤教授/政治大學中文系 《觀念史研究與數據庫的建立和應用》 劉青峰教授/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 | 國際會議廳 | |
14:50-15:50 | 成果發表(二): 中國近現代思想及文學史專業數據庫研究群成果發表 《從「改造」一詞的使用看共產主義在中國的發生背景》 姚育松/政治大學歷史系 《關鍵詞叢與文本意義挖掘的嚐試:以《清季外交史料》為例》 邱偉雲/政治大學中文系 《「主義」的數位人文研究》 詹荃亦、王乃昕/政治大學中文系 | 國際會議廳 | |
論文發表(一): 數位人文:資料庫建置 《中國古代繪畫數據庫建設構想》 羅小珊/中國美術學院 《圖像資訊數位化協助聚落保存可能性初探─以中興新村藍晒圖為例》 謝澤業/雲林科技大學 《數位典藏中的中文地名處理》 趙建雄/中國文化大學 | 三樓多媒體教室 | ||
15:50-16:00 | 茶 敘 | ||
16:00-17:40 | 論文發表(二): 數位人文:歷史學研究 《歷史資料庫的應用與省思─十九世紀熟番「社域」問題的檢討》 陳志豪/臺灣大學 《《明清臺灣行政檔案》引用關係之重構》 陳詩沛、項潔、何浩洋、杜協昌/臺灣大學 《從日治時期財產權的建立到清治時期古契書分類的反省》 林政佑/臺灣大學 《家族史的新視野──以清代彰化縣戴潮春家族興起為例》 李朝凱/暨南國際大學 | 國際會議廳 | |
論文發表(三): 數位人文:文學與文化研究 《文化想像與邊陲敘事:THDL於清治前期采風詩文研究的應用》 林淑慧/臺灣師範大學 《大眾媒體內容作為資訊文獻之分析:以《台客練習曲》再現之鄉村意象為例》 蘇冠銘、呂宜華、闕河嘉/臺灣大學 《生命敘說全文資料庫關鍵詞分析之初探》 林俊宏、彭心怡、黃雲龍/輔仁大學 《運用「《臺灣日日新報》資料庫」與「臺灣漢詩數位典藏資料庫」考察台灣的迷信概念與信仰文化》 葉衽榤/臺灣師範大學 | 三樓多媒體教室 | ||
18:00-19:30 | 歡 迎 晚 宴 |
第二天 11月30日(二):霖澤館 | |||
09:00-09:30 | 報 到 | 國際會議廳 | |
09:30-10:30 | 主題演講(三): 數位人文研究:技術內容與使用之整合 陳劉欽智教授/全球連結與合作董事長 美國波士頓西蒙斯學院圖書館與資訊科學研究所 | 國際會議廳 | |
10:30-12:00 | 專題:亞太地區之數位人文研究 Anna Gerber教授/澳洲‧昆士蘭大學 稻葉光行教授 /日本‧立命館大學 李定妍教授 /南韓‧京畿大學 王曉光教授 /中國‧武漢大學 項潔教授/臺灣‧臺灣大學 | 國際會議廳 | |
12:00-13:00 | 午 餐 時 間 | 國際會議廳 | |
13:00-14:00 | 海報發表 & 系統展示 | 國際會議廳 | |
14:00-15:20 | 論文發表(三): 數位人文:地理資訊GIS應用 GIS-Based Landscape Visualization and Visibility Analysis of the Mountain View in Heian-Kyo, a Capital City of Ancient Japan 河角龍典/日本立命館大學 Transition of Urban Landscape with Kyo-Machiya in Virtual Kyoto Toshikazu Seto、Takafusa Iizuka、Ayako Matsumoto、Takashi Kirimura、Keiji Yano、Tomoki Nakaya、Yuzuru Isoda/日本立命館大學 《繪圖註說:《淡新檔案》之地圖繪製與地圖使用》 楊森豪、賴進貴/臺灣大學 | 國際會議廳 | |
台灣散佚海外博物珍品數位化計畫實務工作坊 | 三樓多媒體教室 | ||
15:20-15:40 | 茶 敘 | ||
15:40-17:20 | 論文發表(四): 數位人文:技術與模式開發 《同位詞夾子:主題式分類詞庫萃取演算法》 謝育平/銘傳大學 《歷史佛典文獻外來語借詞對辨識系統》 王昱鈞、蔡宗翰/臺灣大學 Developing Video Game Archives as an e-Research Platform for Game Studies Shin Ohno、Takashi Obana、Mitsuyuki Inaba、Akinori Nakamura、Koichi Hosoi/日本立命館大學 A Quantitative Analysis on the 17-19th Century Korean Culinary Manuscripts Kihwang Lee、Jae Yun Lee/南韓延世大學 | 國際會議廳 | |
台灣散佚海外博物珍品數位化計畫實務工作坊 | 三樓多媒體教室 |
2010年10月24日 星期日
史語所專題研究室演講:Intellectual: A History of the Concept
【史語所專題研究室演講】
主講人:Perry Anderson(UCLA教授,前New Left Review主編)
第一場:(英語演講)
第一場:(英語演講)
講 題:Multiculturalism: A Critique第二場:(英語演講)
時 間:10月26日(二)下午2:30 - 4:30
地 點:本所文物陳列館五樓會議室
講 題:Intellectual: A History of the Concept
時 間:10月28日(四)下午2:30 - 4:30
地 點:本所文物陳列館五樓會議室
主辦單位:史語所世界史研究室、文化思想史研究室
合辦單位:近史所兩岸研究群、人社中心政治思想研究專題中心、社會所「族群、民族與現代國家」研究小組
合辦單位:近史所兩岸研究群、人社中心政治思想研究專題中心、社會所「族群、民族與現代國家」研究小組
Perry Anderson, 英國馬克斯主義史家,新左派的前任主編。
2010年10月14日 星期四
加拿大約克大學近現代中國性別與大眾出版文化計畫
加拿大約克大學近現代中國性別與大眾出版文化計畫
A New Approach to the Popular Press in China: Gender and Cultural Production, 1904-1937
這是加拿大多倫多約克大學亞洲研究中心(York Centre for Asian Research)的中國大眾出版研究計畫,研究群包除了來自加拿大本地,還包括了來自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美國(UC St. Barbara、俄亥俄州大學)、德國(海德堡大學)、法國(里昂大學)等地的優秀漢學研究學者。
主要的研究方向仍延續了07年海德堡大學所舉辦的婦女期刊國際學術研討會的大致趨勢:女性、期刊、上海、近現代中國
德國海德堡大學的婦女期刊計畫
德國海德堡大學的婦女期刊計畫
Women’s Magazines, New Women and the Reconfiguration of Genres:
China i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1898-1949)
2007年國際學術研討會網頁:http://sun.sino.uni-heidelberg.de/womengenre/index.htm
2010年婦女期計畫網頁:http://www.sino.uni-heidelberg.de/womag/index.htm
在2007年德國海德堡大學的漢學研究中心展開了十九世紀中至二十世紀初的婦女期刊研究計畫,並於同年召開國際學術研討會,雖然這是三年多前的計畫,但是研究成員至今對婦女期刊研究投入甚多,也將展開相關數據庫、資料庫的建置,非常值得期待。
Women’s Magazines, New Women and the Reconfiguration of Genres:
China i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1898-1949)
2007年國際學術研討會網頁:http://sun.sino.uni-heidelberg.de/womengenre/index.htm
2010年婦女期計畫網頁:http://www.sino.uni-heidelberg.de/womag/index.htm
在2007年德國海德堡大學的漢學研究中心展開了十九世紀中至二十世紀初的婦女期刊研究計畫,並於同年召開國際學術研討會,雖然這是三年多前的計畫,但是研究成員至今對婦女期刊研究投入甚多,也將展開相關數據庫、資料庫的建置,非常值得期待。
2010年10月12日 星期二
免費試用的資料庫
http://www.greatman.com.tw/database.htm
大人物知識管理集團 / 聯合百科電子出版有限公司 推出一系列讓大家免費試用的資料庫!



˙中研院史語所集刊˙牛頓雜誌電子書
˙標點古今圖書集成
˙全文檢索資料庫
˙小牛頓有聲電子書
˙歷代書法碑帖集成
˙漢學研究全文檢索
˙重現世界歷史
˙中國美術全集
˙中研院文哲集刊
˙36計古學今用案例庫˙傳記文學36年知識庫
˙思與言47年知識庫˙雄獅美術電子書˙全真道教經典音樂全集
˙...more˙...more˙...more



˙台灣文獻叢刊續編˙上海申報
˙EVC世界地圖庫
˙(2009年更新版)
˙近代報刊庫˙俄羅斯綜合知識庫 (英俄文)
˙台灣文獻叢刊(全文圖像)˙拇指資料庫˙中國核心軍報54年知識庫
˙光華雜誌智慧藏 ...more˙八藏合集...more˙九十年代 ...more



˙36計商韜案例解析˙牛頓雜誌電子書
˙美容經營管理大百科
˙歐洲商學院MBA核心課程˙小牛頓有聲電子書
˙餐飲業管理制度大全
˙EMBA數位學院˙科學月刊30年知識庫˙范揚松管理叢書 ...more
˙財訊31年知識庫 ...more˙...more
大人物知識管理集團 / 聯合百科電子出版有限公司 推出一系列讓大家免費試用的資料庫!
˙中研院史語所集刊˙牛頓雜誌電子書
˙全文檢索資料庫
˙漢學研究全文檢索
˙中研院文哲集刊
˙思與言47年知識庫˙雄獅美術電子書˙全真道教經典音樂全集
˙...more˙...more˙...more
˙台灣文獻叢刊續編˙上海申報
˙(2009年更新版)
˙台灣文獻叢刊(全文圖像)˙拇指資料庫˙中國核心軍報54年知識庫
˙光華雜誌智慧藏 ...more˙八藏合集...more˙九十年代 ...more
˙36計商韜案例解析˙牛頓雜誌電子書
˙歐洲商學院MBA核心課程˙小牛頓有聲電子書
˙EMBA數位學院˙科學月刊30年知識庫˙范揚松管理叢書 ...more
˙財訊31年知識庫 ...more˙...more
2010年10月11日 星期一
漢學研究全文檢索資料庫
《漢學研究全文檢索資料庫》
收錄自1983年創刊至今,共28年、2587篇論文,在「漢學研究中心」這樣一個面向國際、常年舉辦大型國際研討會、跨文化、多元開放的學術平台中,吸納了海內外漢學者之研究精華,早為全球漢學界最倚重之頂尖學刊。所收論文至少包括文學、史地、經學、哲學、宗教、社會科學、科技史、語言學、藝術、目錄版本學及其他等十餘學科,其中文學類與史地類佔了半數。時間上則兼包古今,不似「國學」以研究古代為主。《漢學研究》自1990 年至1994年間,連續5年獲頒「行政院國科會學術研究優良期刊獎」,其歷年舉辦之國際研討會論文,都集結成專刊專號發行,主題包括:敦煌學、方志學、明代戲曲小說、民間文學、中國思想史、中國人的價值觀、台灣語言學的創造力等,皆為全球漢學界爭相索閱與引用之經典文獻。
免費試用詳http://www.greatman.com.tw/chstudies.htm
收錄自1983年創刊至今,共28
免費試用詳http:
中研院史語所集刊全文檢索資料庫
《中研院史語所集刊全文檢索資料庫》
融合文字學、語言學、訓詁學、聲韻學、歷史學、民族學、考古學,文字難度堪稱華文資料庫之最,套用本套技術後,終於完成全文化工程。此一軟體特色是:全資料庫全文檢索及定位、難字可檢索、PDF呈現圖文與原始版面完全如一、數據精確、任意複製修改內文非常便利。「史語所」是「中研院」第一個人文社會學研究所,也是其他人文社會研究所的源頭,曾被全球視為中國學界的代表。她創立至今已82年,其發掘殷墟甲骨文等學術成就更屬畫時代貢獻,本資料庫能將這套台灣獨有之漢學經典全文數位化完成,勢將豔驚國際漢學界。 「聯合百科」企畫之「經典人社學刊系列」,除「史語所集刊」外,「漢學研究」「中研院文哲所集刊」等之全文資料庫,都將套用本技術,未來並可作「跨資料庫檢索」。
免費試用詳 http://www.greatman.com.tw/ihp.htm
融合文字學、語言學、
2010年10月1日 星期五
應用Web of Science進行研究資料蒐集與投稿經驗分享
探索研究核心價值,發現主題脈絡關聯
應用Web of Science進行研究資料蒐集與投稿經驗分享
應用Web of Science進行研究資料蒐集與投稿經驗分享
身在數位知識崛起的年代,如何在廣大快速的資訊流中,以最有效率的方式精確地擷取符合研究主題的資源,成為每個知識研究者不可或缺的能力。
10/5 (二)政大圖書館邀請了Web of Science資料庫操作使用的專家Thomson Reuters教育訓練講師-Lim Khee Hiang(林啟賢)博士,
為我們發表如何應用Web of Science進行主題研究發現主題脈絡關聯,並進行投稿經驗分享的演說,同時亦邀請校內研究者分享使用SSCI-WOS的經驗,
歡迎想提昇研究力的全校師生蒞臨參加!
演講題目:如何應用Web of Science進行主題研究--探索研究核心價值,發現主題脈絡關聯,研究資料蒐集與投稿經驗分享
講 者:林啟賢 博士 (Thomson Reuters教育訓練講師)
演講時間:2010年10月5日 (二)14:00~16:00
演講地點:政治大學電算中心一樓會議廳
主辦單位:國立政治大學圖書館、Thomson Reuters
協辦單位:碩睿資訊有限公司
連絡人:圖書館 郭怡雯 小姐 (分機:62641)
The message was checked by ESET NOD32 Antivirus.
http://www.eset.com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