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23日 星期二

2010數位典藏與數位人文國際研討會

台大數位典藏中心2010數位典藏與數位人文國際研討會

講者簡介:
http://www.dadh.digital.ntu.edu.tw/Keynote.php?LangType=tw&His=Y10k2


林滿紅
國史館館長
林滿紅館長為哈佛大學歷史與東亞語文研究所博士,現任國史館館長、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和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系所教授。林館長的主要研究領域為臺灣史、清史、東亞經濟史、及政治經濟思想史,重要著作包括有《獵巫、叫魂與認同危機:臺灣定位新論》(2008)、China Upside Down: Currency, Society, and Ideologies, 1808-1856 (2006)、《晚近史學與兩岸思維》(2002)、《茶、糖、樟腦業與臺灣之社會經濟變遷,1860-1895》(1997)等專書。
陳劉欽智教授
全球連結與合作董事長
清華大學榮譽講座教授
美國波士頓西蒙斯學院榮譽教授
陳劉欽智教授為美國波士頓西蒙斯學院圖書館與資訊科學研究所榮譽教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心遺產記憶合作計畫首席負責人,曾獲頒LITA/OCLC Kilgour Award、美國United Culture Convention國際和平獎、美國圖書館協會Beta Phi Mu榮譽獎等獎項,並曾擔任柯林頓總統及布希總統的資訊科技顧問委員會之委員。陳教授的主要研究領域為全球數位圖書館及數位多媒體技術應用,包括全球數位圖書館、多媒體科技、數位影像製作、互動影音技術、全球資訊設施、資訊資源管理等議題,並參與推動中美百萬圖書計畫及臺灣的數位博物館計畫;目前在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的支持下,參與由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及國際數位圖書館計畫共同支持的全球記憶網(Global Memory Net)計畫、和與聯合國世界遺產中心合作的世界遺產記憶網(World Heritage Memory Net)計畫。
金觀濤教授
國立政治大學中文系講座教授
金觀濤教授畢業於中國北京大學,先後在鄭州大學、中國科學院工作,以主持「走向未來」叢書和雜誌等工作而活躍於80年代思想學術界,並曾擔任電視紀錄片《河觴》的總顧問。1989年六四事件後,金教授曾任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講座教授、和當代中國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現為臺灣國立政治大學中文系講座教授。近年來,金教授致力於中國思想觀念由傳統向現代之轉化的研究工作,主持建置「中國近現代思想史專業數據庫(1830 -1930)」;主要著作有:《興盛與危機——論中國封建社會的超穩定結構》(1984)、《開放中的變遷——再論中國社會超穩定結構》(1993)、《中國現代思想的起源——超穩定結構與中國政治文化的變遷》(2000)、《觀念史研究:中國現代重要政治術語的形成》(2008)、From Youthful Manuscripts to River Elegy-The Chinese Popular Cultural Movement and Political Transformation 1979-1989 (1997)等。
劉青峰教授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名譽研究員
劉青峰教授自中國北京大學畢業後,先後在鄭州大學、中國科學院工作,並因主持「走向未來」叢書和雜誌等工作而活躍於80年代思想學術界;1989年六四事件後,劉教授於香港中文大學擔任中國文化研究所研究員,並主持當代中國文化研究中心出版工作,也是《二十一世紀》雙月刊主編;2007年從香港中文大學退休,現任香港中文大學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名譽研究員。近年來,劉教授與金觀濤教授共同致力於中國思想觀念由傳統向現代之轉化的研究工作,主持建置「中國近現代思想史專業數據庫(1830 -1930)」;兩人合作著作主要有:《興盛與危機——論中國封建社會的超穩定結構》(1984)、《開放中的變遷——再論中國社會超穩定結構》(1993)、《中國現代思想的起源——超穩定結構與中國政治文化的變遷》(2000)、《觀念史研究:中國現代重要政治術語的形成》(2008)、From Youthful Manuscripts to River Elegy-The Chinese Popular Cultural Movement and Political Transformation 1979-1989 (1997)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