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30日 星期二

賀金觀濤和劉青峰老師《觀念史研究:中國現代重要政治術語的形成》一書榮登深圳年度10大好書!


作為第11屆深圳讀書月的重點主題活動,2010 「年度十大好書」評選8大獎項28日全部揭曉。活動主辦之「深圳讀書月組委會辦公室」和「深圳報業集團」聯合召開新聞記者會,由32位來自全國知名讀書媒體的主編和讀書界專家學者擔任本次評選的評委,經數輪投票選出的2010 「年度十大好書」。評委會選出的2010「年度十大好書」如下:

1.《沉浮與枯榮:八十自述》(江平口述,陳夏紅整理,法律出版社2010年9月版)
2.《巨流河》(齊邦媛著,三聯書店2010年10月版)
3.《重新發現社會》(熊培雲著,新星出版社2010年1月版)
4.《國家記憶:美國國家檔案館收藏中緬印戰場影像》(章東磐主編,山西人民出版社2010年10月版)
5.《少年張沖六章》(楊爭光著,作家出版社2010年4月版)
6.《1Q84》(【日】村上春樹著、施小煒譯,南海出版社2010年5月版)
7.《蘇聯的心靈》(【英】以賽亞•伯林著,【英】哈代編,潘水強、劉北成譯,譯林出版社2010年7月版)
8.《朝聞道集》(周有光著,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10年3月版)
9.《觀念史研究:中國現代重要政治術語的形成》(金觀濤、劉青峰著,法律出版社2009年12月版)
10.《紅輪》(第一卷1、2、3部)(【俄】亞歷山大•索爾仁尼琴著,何茂正、胡真真等譯,江蘇文藝出版社2010年6月版)。

從上述十大好書之內容屬性來看,多數是與歷史記憶相關之議題。其中大部份為小說性質,與讀者對於小說接受度較高有關。特別的是,十本好書中,有金觀濤與劉青峰老師合著之《觀念史研究:中國現代重要政治術語的形成》一書,本書能以學術屬性之著作獲得評委青睞,極富意義。從這十本好書的架構中可以描繪出一個讀者的閱讀地圖,讀者在閱讀所謂的歷史記憶小說之際,可以參照兩位老師的著作,觀看歷史文學想像與歷史研究之間,彼此是如何交織這百年來的歷史發展,讀者從這十本好書中,既可閱讀到歷史的文學性,亦可閱讀到歷史的多元性,藉由這些好書之閱讀,讀者當可窺見歷史洪流中的再現靈光。(文字撰寫W.Y,報導部分摘取自「新華網」)

相關報導請參見下列網址:

新華網:http://news.xinhuanet.com/book/2010-11/30/c_12830502.htm
新浪讀書:http://book.sina.com.cn/news/c/2010-11-28/1940280535.shtml

2010年11月23日 星期二

2010數位典藏與數位人文國際研討會

台大數位典藏中心2010數位典藏與數位人文國際研討會

講者簡介:
http://www.dadh.digital.ntu.edu.tw/Keynote.php?LangType=tw&His=Y10k2


林滿紅
國史館館長
林滿紅館長為哈佛大學歷史與東亞語文研究所博士,現任國史館館長、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和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系所教授。林館長的主要研究領域為臺灣史、清史、東亞經濟史、及政治經濟思想史,重要著作包括有《獵巫、叫魂與認同危機:臺灣定位新論》(2008)、China Upside Down: Currency, Society, and Ideologies, 1808-1856 (2006)、《晚近史學與兩岸思維》(2002)、《茶、糖、樟腦業與臺灣之社會經濟變遷,1860-1895》(1997)等專書。
陳劉欽智教授
全球連結與合作董事長
清華大學榮譽講座教授
美國波士頓西蒙斯學院榮譽教授
陳劉欽智教授為美國波士頓西蒙斯學院圖書館與資訊科學研究所榮譽教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心遺產記憶合作計畫首席負責人,曾獲頒LITA/OCLC Kilgour Award、美國United Culture Convention國際和平獎、美國圖書館協會Beta Phi Mu榮譽獎等獎項,並曾擔任柯林頓總統及布希總統的資訊科技顧問委員會之委員。陳教授的主要研究領域為全球數位圖書館及數位多媒體技術應用,包括全球數位圖書館、多媒體科技、數位影像製作、互動影音技術、全球資訊設施、資訊資源管理等議題,並參與推動中美百萬圖書計畫及臺灣的數位博物館計畫;目前在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的支持下,參與由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及國際數位圖書館計畫共同支持的全球記憶網(Global Memory Net)計畫、和與聯合國世界遺產中心合作的世界遺產記憶網(World Heritage Memory Net)計畫。
金觀濤教授
國立政治大學中文系講座教授
金觀濤教授畢業於中國北京大學,先後在鄭州大學、中國科學院工作,以主持「走向未來」叢書和雜誌等工作而活躍於80年代思想學術界,並曾擔任電視紀錄片《河觴》的總顧問。1989年六四事件後,金教授曾任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講座教授、和當代中國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現為臺灣國立政治大學中文系講座教授。近年來,金教授致力於中國思想觀念由傳統向現代之轉化的研究工作,主持建置「中國近現代思想史專業數據庫(1830 -1930)」;主要著作有:《興盛與危機——論中國封建社會的超穩定結構》(1984)、《開放中的變遷——再論中國社會超穩定結構》(1993)、《中國現代思想的起源——超穩定結構與中國政治文化的變遷》(2000)、《觀念史研究:中國現代重要政治術語的形成》(2008)、From Youthful Manuscripts to River Elegy-The Chinese Popular Cultural Movement and Political Transformation 1979-1989 (1997)等。
劉青峰教授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名譽研究員
劉青峰教授自中國北京大學畢業後,先後在鄭州大學、中國科學院工作,並因主持「走向未來」叢書和雜誌等工作而活躍於80年代思想學術界;1989年六四事件後,劉教授於香港中文大學擔任中國文化研究所研究員,並主持當代中國文化研究中心出版工作,也是《二十一世紀》雙月刊主編;2007年從香港中文大學退休,現任香港中文大學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名譽研究員。近年來,劉教授與金觀濤教授共同致力於中國思想觀念由傳統向現代之轉化的研究工作,主持建置「中國近現代思想史專業數據庫(1830 -1930)」;兩人合作著作主要有:《興盛與危機——論中國封建社會的超穩定結構》(1984)、《開放中的變遷——再論中國社會超穩定結構》(1993)、《中國現代思想的起源——超穩定結構與中國政治文化的變遷》(2000)、《觀念史研究:中國現代重要政治術語的形成》(2008)、From Youthful Manuscripts to River Elegy-The Chinese Popular Cultural Movement and Political Transformation 1979-1989 (1997)等。

2010年11月11日 星期四

台大舉辦的數位典藏與數位人文國際研討會議公布議程!

數位典藏與數位人文國際研討會議議程

第一天: 11月29日(一):霖澤館
08:40-09:00
報 到    
國際會議廳
09:00-09:20
開幕式    
國際會議廳
09:20-10:20
主題演講(一):
《數位化:當代史學與社會結合的一大契機》   
林滿紅館長, 國史館
國際會議廳
10:20-10:40
茶 敘    
10:40-12:00
成果發表(一):
臺灣大學數位典藏與自動推論實驗室成果發表    
《當資訊科技碰到史料──臺灣歷史數位圖書館中的未解問題(open problems)》
涂豐恩/臺灣大學        
《台灣契約文書交易關係的自動重建》
陳品諺/臺灣大學        
《GIS與台灣契約文書的空間分析》
歐仲翔/臺灣大學        
國際會議廳
12:00-13:00
午 餐 時 間    
國際會議廳
13:00-14:00
海報發表 & 系統展示    
國際會議廳
14:00-14:50
主題演講(二):    
《數位人文研究的理論基礎》
金觀濤教授/政治大學中文系        
《觀念史研究與數據庫的建立和應用》
劉青峰教授/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        
國際會議廳
14:50-15:50
成果發表(二):
中國近現代思想及文學史專業數據庫研究群成果發表    
《從「改造」一詞的使用看共產主義在中國的發生背景》
姚育松/政治大學歷史系        
《關鍵詞叢與文本意義挖掘的嚐試:以《清季外交史料》為例》
邱偉雲/政治大學中文系        
《「主義」的數位人文研究》
詹荃亦、王乃昕/政治大學中文系        
國際會議廳
論文發表(一):
數位人文:資料庫建置    
《中國古代繪畫數據庫建設構想》
羅小珊/中國美術學院        
《圖像資訊數位化協助聚落保存可能性初探─以中興新村藍晒圖為例》
謝澤業/雲林科技大學        
《數位典藏中的中文地名處理》
趙建雄/中國文化大學        
三樓多媒體教室
15:50-16:00
茶 敘    
16:00-17:40
論文發表(二):
數位人文:歷史學研究    
《歷史資料庫的應用與省思─十九世紀熟番「社域」問題的檢討》
陳志豪/臺灣大學        
《《明清臺灣行政檔案》引用關係之重構》
陳詩沛、項潔、何浩洋、杜協昌/臺灣大學        
《從日治時期財產權的建立到清治時期古契書分類的反省》
林政佑/臺灣大學        
《家族史的新視野──以清代彰化縣戴潮春家族興起為例》
李朝凱/暨南國際大學        
國際會議廳
論文發表(三):
數位人文:文學與文化研究    
《文化想像與邊陲敘事:THDL於清治前期采風詩文研究的應用》
林淑慧/臺灣師範大學        
《大眾媒體內容作為資訊文獻之分析:以《台客練習曲》再現之鄉村意象為例》
蘇冠銘、呂宜華、闕河嘉/臺灣大學        
《生命敘說全文資料庫關鍵詞分析之初探》
林俊宏、彭心怡、黃雲龍/輔仁大學        
《運用「《臺灣日日新報》資料庫」與「臺灣漢詩數位典藏資料庫」考察台灣的迷信概念與信仰文化》
葉衽榤/臺灣師範大學        
三樓多媒體教室
18:00-19:30
歡 迎 晚 宴    
第二天 11月30日(二):霖澤館
09:00-09:30
報 到    
國際會議廳
09:30-10:30
主題演講(三):
數位人文研究:技術內容與使用之整合   
陳劉欽智教授/全球連結與合作董事長
美國波士頓西蒙斯學院圖書館與資訊科學研究所
國際會議廳
10:30-12:00
專題:亞太地區之數位人文研究    

Anna Gerber教授/澳洲‧昆士蘭大學        

稻葉光行教授 /日本‧立命館大學        

李定妍教授 /南韓‧京畿大學        

王曉光教授 /中國‧武漢大學        

項潔教授/臺灣‧臺灣大學        
國際會議廳
12:00-13:00
午 餐 時 間    
國際會議廳
13:00-14:00
海報發表 & 系統展示    
國際會議廳
14:00-15:20
論文發表(三):
數位人文:地理資訊GIS應用    
GIS-Based Landscape Visualization and Visibility Analysis of the Mountain View in Heian-Kyo, a Capital City of Ancient Japan
河角龍典/日本立命館大學        
Transition of Urban Landscape with Kyo-Machiya in Virtual Kyoto
Toshikazu Seto、Takafusa Iizuka、Ayako Matsumoto、Takashi Kirimura、Keiji Yano、Tomoki Nakaya、Yuzuru Isoda/日本立命館大學        
《繪圖註說:《淡新檔案》之地圖繪製與地圖使用》
楊森豪、賴進貴/臺灣大學        
國際會議廳
台灣散佚海外博物珍品數位化計畫實務工作坊    
三樓多媒體教室
15:20-15:40
茶 敘    
15:40-17:20
論文發表(四):
數位人文:技術與模式開發    
《同位詞夾子:主題式分類詞庫萃取演算法》
謝育平/銘傳大學        
《歷史佛典文獻外來語借詞對辨識系統》
王昱鈞、蔡宗翰/臺灣大學        
Developing Video Game Archives as an e-Research Platform for Game Studies
Shin Ohno、Takashi Obana、Mitsuyuki Inaba、Akinori Nakamura、Koichi Hosoi/日本立命館大學        
A Quantitative Analysis on the 17-19th Century Korean Culinary Manuscripts
Kihwang Lee、Jae Yun Lee/南韓延世大學        
國際會議廳
台灣散佚海外博物珍品數位化計畫實務工作坊    
三樓多媒體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