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14日 星期一

政治大學中文系 林啟屏教授

林啟屏教授,天主教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系學士、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國立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畢業。2001年起任教於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於2006年至2009年期間擔任系主任。主要研究領域包括哲學、經學、子學等。曾主講中國思想史、荀子、韓非子、治學方法、儒學思想專題等課程,並主持國科會「失落與重建:從新出土文獻論先秦儒家思想研究的相關課題」、「經典詮釋中的語文分析研究計畫-儒家思想中的『知行』及其意義等」等計畫。著作有《儒家思想中的具體性思維》、《從古典到正典——中國古代儒學意識之形成》等專書。

參考資料:政治大學中文系。
http://www.chinese.nccu.edu.tw/people/bio.php?PID=57193
照片來源網址:
http://www.chinese.nccu.edu.tw/gallery/pic.php?CID=1&Album_ID=39&Photo_ID=897&ano=30&no=40

2010年6月8日 星期二

北京大學中文系 夏曉虹教授


夏曉虹教授,1984年于北京大學獲文學碩士學位。現為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並曾在日本東京大學、德國海德堡大學講學。主要研究領域為:梁啟超研究、中國的文學思潮、女性生活及社會文化、報刊研究、圖像研究等。旗治學格言為:「生活是一本大書,讀書是一種生活方式。學術研究中的生活是充滿生機的,做生活中的思想者是幸福的。」主要著作有:《晚清女性與近代中國》、《返回現場——晚清人物尋蹤》、《晚清社會與文化》、《晚清的魅力》、《詩騷傳統與文學改良》、《舊年人物》、《圖像晚清——點石齋畫報》等。
參考網站:北京大學中文系
照片來源網址:

北京大學中文系 陳平原教授

陳平原教授1984年于中山大學獲文學碩士學位,1987年於北京大學獲文學博士學位,是北京大學首批的兩位文學博士之一。現為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中文系現代文學教研室主任,北京大學二十世紀中國文化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主任。2008年出任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系主任。主要研究領域為二十世紀中國文學、中國文學與散文、現代中國教育與學術、圖像研究等…。相關著作有:《北大精神及其他》、《文學史的形成與建構》、《千古文人俠客夢──武俠小說類型研究》、《中國小說敘事模式的轉變》、《觸摸歷史──五四人物與現代中國》著作三十種。另外,出於學術民間化的追求,1991—2000年與友人合作主編人文集刊《學人》;2001年起主編學術集刊《現代中國》。治學之餘,撰寫隨筆,藉以關注現實人生,並保持心境的灑脫與性情的溫潤。
參考網站:北京大學中文系
照片來源網址:

香港中文大學文化及宗教研究系 李歐梵教授

李歐梵先生為著名教授、作家、文化評論員,主要研究領域包括現代文學及文化研究、現代小說、比較研究和中國電影。於1961年,畢業於國立臺灣大學外文系。1970年,哈佛大學碩士及博士學位(歷史及東亞語文)。曾在1994年至2004年,哈佛大學任中國文學教授。現為香港中文大學文化及宗教研究系,獲聘任為人文學科教授。於2002年當選為中央研究院第24屆院士,其相關著作有:《中國現代作家浪漫的一代》、《世紀末囈語》、《鐵屋中的吶喊:魯迅研究》、《蒼涼與世故:張愛玲的啟示》、《睇色,戒——文學、電影.歷史》、《現代性的追求:李歐梵文化評論精選集》等…。於2010228日受邀至本校演講。
參考網站:中研院文哲所http://www.litphil.sinica.edu.tw/home/board.htm

哈佛大學東亞語言及文明系 王德威教授


王德威教授為中央研究院院士,現為美國哈佛大學東亞語言及文明系Edward C. Henderson講座教授。教授長期在美國從事中國現當代文學和比較文學等領域的研究。研究主要致力以下方向:近代、現代、當代文學和文化史的互動對話;比較文學理論在中國語境內的介紹和省思;華語語系文學的研究和推動。在1994獲得中華民國國家文藝獎(文學批評類);於2000年與2002年分別獲得蘇州大學及山東大學榮譽訪問教授;2001年獲得香港嶺南大學中國文學榮譽博士。相關著作有:《自由主義與人文傳統》、《想像的本邦:現代文學15論》、《歷史與怪獸:歷史,暴力,敘事》、《落地的麥子不死︰張愛玲與「張派」傳人》、《被壓抑的現代性:晚清小說新論》、《跨世紀風華:當代小說20家》、《眾聲喧嘩以後:點評當代中文小說》、《想像中國的方法:歷史‧小說‧敘事》等…。王德威教授於2009129日、16日、23日受邀至本校演講。

參考網站:中研院文哲所http://www.litphil.sinica.edu.tw/home/board.htm

2010年6月6日 星期日

復旦大學歷史系 鄒振環教授

鄒振環教授


鄒振環, 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 , 中外現代化研究中心校內兼職研究人員。任職以來完成著作5種,在國內外各類學術刊物、文集上發表了學術論文70餘篇,《中國歷史學年鑑》、《近代史研究》、《新聞出版報》、《文匯讀書週報》、《讀書博覽》、《翻譯批評論》等報刊都有相關書評與書介論及論著。1997年《影響中國近代社會的一百種譯作》獲首屆上海歷史學會「學會獎」。《清末地理學共同體的形成與近代中國地理學的學術轉型》(載《中華文史論叢》1999年第58輯)2000年6月獲上海哲學社會科學優秀論文三等獎。2001年5月博士論文《晚清西方地理學在中國的傳播與影響--以1815至1911年西方地理學譯著為中心》入選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2001年著作《晚清西方地理學在中國》獲華東地區古籍類優秀著作獎;2002年6月獲上海哲學社會科學優秀著作獎。
1997年起先後任高麗大學訪問學者、德國埃爾蘭根--紐倫堡大學漢學系的客座教授、日本關西大學訪問研究員。目前兼任復旦大學中外現代化研究中心研究員、復旦大學國際關係學院韓國研究中心研究員、日本關西大學東西學術研究所「亞洲文化交流研究中心」言語文化班共同研究員、中國中外關係史學會理事、中國世界漢語教育史學會理事等。
目前主持的主要科研項目有「明清西方文化攝取史研究」、「晚清西方史學在中國的傳播與影響」、「上海大都市發展與長江三角洲傳播媒介研究」、「明清江南的出版與文化」等課題。


資料來源:復旦大學中外現代化進程研究中心

晚明至晚清的翻譯:內部史與外部史

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鄒振環,著有《晚清西方地理學在中國》、《西方傳教士與晚清西史東漸——以18151900年西方歷史譯著的傳播與影響為中心》等,其研究探討了晚清與晚明時期西方各種著作翻譯至中國後對中國所造成觀念上的變遷,以及西方傳教士歷史譯著在晚清西史東漸中的地位和意義,例如進化史觀促使中國史家形成了自省意識和建立起國際史學交流的新視野等議題,此次演講將廣泛討論中國近現代翻譯論著及其所造成影響。
講題:晚明至晚清的翻譯:內部史與外部史
時間:6/10(四)10:00-12:00
地點:文學院 百年樓309
主持人:鄭文惠教授(政治大學中文系教授)
主講人:鄒振環教授(復旦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主辦單位:中國近現代思想及文學史專業數據庫計畫辦公室
聯絡人:張靖怡  (02) 29393091分機63103